今日瀏覽人數:477 人
目前瀏覽人數:1430754 人 |
2016-04-092016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歐陽毅前言 在台灣的後山,有座傳奇的聖堂,謙卑的紀錄台灣後山近半個世紀的歷史,見證了上帝的恩典與慈愛。老舊的聖堂,經歷921大地震及331大地震,曾經被判定為危樓差點拆除,而在有心人奔走之下,這座教堂保存了下來,現在仍然服侍著這世代的子民。 這是一座有濃厚當代建築大師柯比意影響的建築,由年輕的建築師達興登所設計,是台灣第一座清水模建築,也是當時台東最高的建築。在這美麗又神聖的教堂背後,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是由一群來自異鄉的神父及修女,用生命所寫成的故事,這些人一輩子沒有說過愛台灣,但卻用行動愛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甚至有近半的人死後葬在台東,盡自己最後的一點力量,化成台東的肥料。
錫神父與白冷會 1953年錫神父36歲,應花蓮地區的費聲遠主教邀請,瑞士差會白冷會的錫質平神父(Jakob Hilber)與司路加(Lukas Stoffel )神父來到台東,開啟了白冷會在台東超過一甲子的傳福音工作,在早期期間,還有另外八位曾在中國傳過教的神父來台,他們習慣過貧乏的生活,也不介意在台灣最落後的區域從事傳福音工作。相反的,海岸山脈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多半死後葬在他們所服事的天主堂後,錫神父後來埋葬在他最先傳教的村莊原住民頭目的家族祖墳。 錫神父來到台東不久,10年內在台東建立了46座的天主堂,其中18座是水泥所蓋成的。一心想改善當地人生活的神父,深知只有傳福音與禱告無法改變當地人貧窮的生活,唯有在當地辦學,讓年輕人習得一技之長才能改善當地貧窮的狀況。在當時東部的原住民是非常受到歧視,稱之為番的年代,而有能力的青年學子一直想到西部來就學;因此,1959年錫神父回去向瑞士藍領階級「瑞士天主教勞工協會(Brucke Bruderhilfe)」募款,募得了「公東高工」籌建的經費,錫神父本想將瑞士的鐘錶製作技術引入台東,但因台灣氣候不合適而作罷。
公東高工 公東高工的第一座建築是一座四層樓高的建築,被譽為台灣的廊香教堂,一樓是教室,二、三樓為學生宿舍,四樓才是照顧學生靈性的聖堂。習神父找了年輕的建築師達興登設計,正在寫博士論文的達興登建築師受當代建築大師柯比意影響,為公東高工設計了一座具現代化,又具功能性的複合教堂,且到現在是達興登建築師在於亞洲的唯一作品。 在當時,為了完全依照建築師所設計的蓋,神父又從瑞士找了有建築.土木跟水電專長的工匠來臺指導建造,立時三年,終於在1960年完工落成,名字中的公取自羅馬公教會與地名台東的東。 最一開始的公東高工只有木工科與機工科,而師資也是從瑞士、德國、奧地利願意來台奉獻的一流工匠,以志工形式一次來台3到5年做專業的教學,前後共來了21位的工匠,這樣的形式持續了十五年直到公東培植出自己的專業老師才告一段落。公東高工的學生白天在實習工廠實習,晚上有必要時會上學科的部份,在當時台灣最好的傢俱師傅是公東畢業的,台灣的各大醫院病床也是由公東設計製造。 在當時,學校教的不只是專業技術,而還有著志氣。畢業校友中蘇智明回憶:當時有位從屏東來到公東讀書,剛到學校讀書就厚著臉皮找錫神父借錢,他難以啟齒的對錫神父說,下週就要上置圖課,但他沒有錢買製圖用具。過了週末,神父拿了一副全新的德國製圖用具,嚴肅的說「這不是給你的自己要想辦法賺回來」,從那天起,智明就在課餘時間就為神父打工的還清製圖用具的費用。也許我們可以想想,我們常常給孩子所接受的對孩子是理所當然,很少有什麼是孩子用努力的代價所得到的。
癌症 1983年3月11日,錫神父搭飛機回到瑞士治療癌症,這天是大家難忘的日子,當錫神父的攝護腺癌已經無法控制時,白冷會決定請錫神父回到瑞士靜養也治療。罹癌的錫神父在眾人的不捨下,回到瑞士治療。 根據單主教的回憶。單國璽主教到歐洲梵蒂岡開會,寫信給錫神父表示要前往探望錫神父,一接到信的錫神父得知單主教要探望他,錫神父馬上先斬後奏火速趕回台灣,讓單主教撲了空,深怕單主教瞭解病情之後,不準錫神父回到台灣。 錫神父回瑞士治療五個月後,回到了台東,原本以為不會再見到錫神父了。回到臺東的錫神父,繼續他原本的工作,騎著機車到處去探訪與傳福音,即使在病痛纏身的時候,用爬的也要爬上4樓的聖堂位學生舉行彌撒。 感謝主,錫神父的同工嘉得先生將他與錫神父通的信都保存下來了,當時嘉德在金門當兵,現在我們能透過他們之間的通信知道錫神父的狀態。 以下為中翻英,記載在「公東的教堂」一書中P51~52頁 嘉得,您好! 我從瑞士回來時就收到您的過年前給我的信,謝謝你。 我三月中旬回到瑞士再開一次刀,開得很順利, 不過癌症已經入了腿股,醫生也沒有辦法, 只希望他給我的藥能阻礙它惡化。 我回來的目的:用我的小小力量還服務幾天或幾個星期。 祝你 主佑身體健康 錫質平上 73.3.21 以下為中翻英,記載在「公東的教堂」一書中P54~55頁 親愛的,謝謝你的兩封信。 昨天我去臺北看醫療設備展,當日就回到臺東, 但是我實在太累而睡不好。
不要問我還能活多久,那簡直是浪費時間, 今日應該作的事,就該作得百分之一百, 未來我們無把握,現在是我們的寶藏。 祝你平安,天主保佑
錫質平73.7.12 1985年,錫神父安息主懷,即時趕到的單主教顫抖的雙手打開手中錫神父的遺囑,錫神父只寫著希望葬在台東縣大武鄉南興村中,至於為什麼會葬在這個地方,有著另一個故事,請見德仁的的故事。
德仁的故事 取自「公東的教堂」一書P59~P61 德仁(劉先生)的父親,南興村頭目的長子,從前在成功鎮擔任公務員,德仁的爸爸從小就被父親與別人談好了婚事,而德仁爸爸不顧家族的反對,堅持要與自己喜歡的對象在一起,硬是與成功鎮的阿美族女孩同居,並且生下德仁與德仁的弟弟,在當時這樣悔婚會讓兩邊的村落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 劉氏家族的人當然的非常不同意他們在一起,某一天德仁的祖母與姑姑趁著德仁生母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將德仁與他弟弟兩兄弟抱走。回家後的母親發現孩子不見了,發狂地四處尋找,知道孩子被先生的家人抱走後,依然年輕的母親終於心碎與絕望的與自己的先生斷絕關係。 從小被抱回南興村的德仁,因缺乏母愛而成為周旋於親戚之間的問題兒童。劉先生的父親於他十一歲過世。 當年,十三歲的德仁讀過六間國小,也只有讀到小三程度,整個家族對於這問題小孩都徹底絕望時,錫神父將德仁帶到台東的培質院,除了供他讀書外,也希望他能在培質院能受到神父的照顧。 到了培質院的德仁,除了不讀書外,每天晚上還偷跑出去看電影。培質院所有的人,三不五時的找錫神父告狀,當錫神父知道培質院再也容不下這到處鬧事的孩子時,親自來將他帶走。當大家慎重警告錫神父這個孩子已經無藥可救,繼續照顧簡直是禍害,然而錫神父總是大手一揮的說:「算了吧!我小時候比他還皮。」 跟著錫神父走的德仁,後來跟錫神父同住。錫神父對德仁的唯一要求是:不可以偷跑去看電影。「你要看電影,我給你錢,但你要跟我講,回來的時候更要跟我報告。」此時正在臺東大興土木的錫神父,因為放心不下德仁,就常常載著德仁到處跑。 有天,神父如往常的叫德仁上車,什麼也不說便一路往北騎去。到達成功鎮之後,神父遞給德仁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位女士的名字地址,要德仁幫忙去找,自己卻在巷口等著。無心尋找的德仁繞了繞,又回來了,說那人不在。 兩個禮拜後,神父又將德仁載到同一個地方,德仁快樂的拿著紙條就跑,這次德仁不找了,直接到巷口,他大聲的喊「某某女士、某某女士」。一位陌生女士出來應門,問德仁找他有什麼事情,德仁說:「我不知道,是錫神父要我來找你的」,陌生女子仔細看著德仁,突然發狂似的哭了起來,她緊抱著德仁,激動的無法控制自己。德仁依然記得,那女子抱著他哭了好久,好久,等到女子終於可以控制自己之後,女子溫柔的的問道,誰送他來的?德仁回答:「錫神父,他就在巷子口等著」,女子牽著德仁的手一路走到巷口,看到錫神父又哭了起來,一直跟神父說對不起,他沒有辦法照顧這個孩子,神父竟然把他照顧得這麼好。 突然明白一切的德仁,一句話也沒說的掉頭就走,回程的路上,他與錫神父誰也沒開口。回到了公東高工的宿舍,神父將緊繃的德仁抓到身邊,如慈父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孩子,你有位愛你的媽媽,你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孤獨。大人的世界有很多不好說的事,有天長大了,你自己做判斷。」一句話也沒說的德仁再也忍不住地抱著神父嚎啕大哭。 之後,德仁不再是個問題兒童,在神父栽培之下,一路讀到輔仁大學法律系,大學時候更不顧家族反對將生母接了回來。之後在國中教書三十年並且娶妻生子,一直奉養母親直到退休。 你在這個故事上,看到了什麼樣子的愛呢?歐陽毅我看到這個故事時候,彷彿看見上帝那沒有放棄我,忍耐我的愛,一次又一次的激勵我。
後記 親愛的朋友您好,我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歐陽毅,我非常的喜歡台東這個地方,每年都要前往台東兩次以上,每次都要待上三天以上。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2013年2月的時候。那是我剛出來剛工作四個月,是一份很苦的工作,每天比較值得期待是早上十點可以聽吳錦發老師的廣播,因此知道了這本書。這本書非常的激勵我,他有一整個世代的記憶,也知道上帝是如何的愛著台灣的土地,也讓我有了再出發的勇氣。每次到了臺東,臺東對我而言不再只是個觀光或休息的地方,而是上帝曾經在這塊土地大大的做工的地方,看著各地的天主堂與它背後的故事,知道自己在台東是置身於上帝的殿堂當中,使我疲憊的身心得著安息。 這篇文章大多內容取材於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傳奇,這本書分為四章,是一本讀起來會讓人放不下來的一本書,因為它與台灣這塊土地有濃厚的連結,讓你、台灣、上帝緊緊的聯繫在一起,我所寫的,只是書中故事的一小部份,書中還有更多動人的神父、修女故事,也是屬於上帝的故事,邀請您一同來讀讀這本書。 |